您好!欢迎光临三僚堪舆文化!
微信
全国咨询热线
0797-5238888
13076513991
新闻中心
网站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行业资讯
十三陵之熹宗德陵
发布日期:2020-03-09

十三陵之熹宗德陵


德陵是明熹宗朱由校和懿安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。德陵位于陵区东部潭峪岭山前。潭峪岭东靠蟒山,北有阳翠岭,南有蜘蛛山,是一个向西开口的簸箕形盆地。盆地两边各有一道河流, 北边是北大沟, 南边是石磨沟。盆地中央隆起一道狭长的小山,这就是德陵来龙潭峪岭。

潭峪岭背后的主山是蟒山第二高峰。此峰与阳翠岭主峰、天寿山东峰一脉相连, 构成了蟒山的中轴脊柱。 蟒山气势雄伟,脉络分明,是陵区东部的主要山脉,但就陵区整个格局面言, 北方的天寿山为主脉来龙, 西方的大裕山和东方蟒山为从脉夹护,其尊贵程度,远不如前者。明朝前期皇帝不选蟒山为主山,其原因盖出于此。

潭峪岭发脉于蟒山第二高峰中部, 由东而西, 蜿蜓而下 。中段二峰突起,酷似驼峰,当地人称"骆驼山"。骆驼山延伸至北大沟,逐渐尖灭,山脚一片松林,郁郁葱葱。远远望去, 很像一只骆驼在河边饮水。 洛驼山长二公里余,跌宕起伏,气势磅礴, 是十三陵中形象最佳的几条来龙之一 。

潭峪岭左侧的蜘蛛山,右侧的阳翠岭,构成了穴场两边的龙虎砂山,两山对称夹护,环顾有情,只是距来龙较近,  形体又过于高大,似有"以客欺主"之嫌。

德陵的穴址最为特别。它并未按照一般的风水原则, 扦在骆驼山前二水交合范围之内的"形止脉尽"之处,而是点在石磨沟南岸蜘蛛山北麓山前,这又是什么缘故呢?

如果我们到德陵做实地考察,则可发现:骆驼山前二水交度的范围,只有长200米,宽100余米的一块平地,堂局狭小,不足以建陵宫;再说,此地处于河边,地势低下,土层瘠薄,水流直射,两旁冲刷,不仅会对当前的施工带来不便,还会对以后的陵寝带来不安全的隐患。 陵寝是帝王的 "长眠之地",是"亿万斯年"的大事,若干年后,如果发生了河岸崩塌、山洪漫灌或者是细水浸淹地宫之事,就会遇到极大的麻烦。

风水术中,经常遇到这种情况, 解决的办法就是穴位平移"。穴位平移就是在"大水直探穴场"、二水交度范围面当水冲、无法立穴的情况下,将穴位左右平移,于旁山脉止之处点穴的一套方法。

穴位左移还是右移?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。德陵选择的是左移, 这是由于当地的地理条件决定的  骆驼山右的北大沟,紧贴阳翠岭山脚下流过,山前并无宽敞地方可建山陵;骆驼山左是石磨沟,石磨沟之左的蜘蛛山下,恰好有一块长800米、宽300米的平坡地,大小适宜,于是便点穴于此。

德陵的穴位特别,流水亦有不同。北大沟与石磨沟两条流水,不是交汇于陵前,而是交汇于骆驼山前。交会之后的水流称德陵沟流水, 逐渐南转, 由北向南, 绕流德陵陵宫门前的五孔桥下, 随后又与德陵之左的马糟沟流水汇合,向南流出陵区 

德陵陵宫建筑,为南偏西88°,几乎是坐东朝西方向了。 

墓主简介

天启皇帝朱由校,光宗长子,万历三十三年(1605)十一月生,泰昌元年(1620)九月即皇帝位,次年改元天启。

熹宗是个昏庸而不务正业的皇帝。他在位期间, 一些地方已经爆发了农民起义,后金()已攻取辽阳、沈阳,紧逼锦州, 但他对这些并未放在心上。

熹宗的最大爱好是木工制作, 而且沉溺其中, 不能自拔,人称:”木工皇帝“。 他曾亲操斧斤锯凿,在宫中建造楼阁模型,高约三四尺,  "雕镂精绝, 即巧工亦莫能及。 干得高兴时, 甚至不顾皇上的尊严,解衣裸体,随地盘坐。熹宗虽爱木作,却不惜成物,经常将上好的家具,打坏作为原料,就是白己做好的建筑,不知哪一会儿不高兴,又砸个稀巴烂。

真宗最宠信的是他的乳母客氏,和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  二人狼狈为奸,恃宠妄为,对反对他们的朝廷大臣,罗织罪名,残酷追害。甚至连皇帝的后、妃也敢加以陷害。他们常用的伎俩就是趁熹宗木作最高兴的时候请示朝政。这时的熹宗哪有心事理政,只是哼上一声或者是说一声"我知道了,你们用心去办吧!"这样一来, 魏忠贤便以己意为圣旨, 肆意横行, 朝政日造黑暗。

天启五年(1625),熹宗祭地坛归来,与两位小内侍到西苑划船嬉戏。 忽然一阵大风把小船刮翻, 三人一同落入水中。熹宗受此一惊,染病在身,屡治无效,于天启七年(1627 )八月逝世。崇桢元年三月葬德陵。

懿安皇后张氏,德宗元配。天启元年(1621)被册立为后 。 张氏性格耿直刚毅。 她经常向熹宗掲露客、 魏二人罪行, 二人对地恨之入骨。崇桢十七年(1644 ,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入北京,张氏自缢而死。顺治元年(1644),清廷将她葬入德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