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光临三僚堪舆文化!
微信
全国咨询热线
0797-5238888
13076513991
网站首页 > 三僚风水文化 > 三僚风水案例
杨筠松:板凳定向的于都宽田管氏宗祠
发布日期:2019-12-27

杨筠松:板凳定向的于都宽田管氏宗祠


在于都宽田乡杨公坝(芒筒坝),“管氏宗祠”內祖宗堂前面有两个小厅祠,左廊厅为“尚羲祠”,现祠内设有供桌、香炉等敬神用具,供奉杨救贫雕像和“敕封金紫光禄大夫杨公筠松先师”神位。右为供奉祖宗的大厅。原来祠堂是经风水祖师杨救贫指点朝向建造的,还留下了杨救贫“板登定向”建祠的传说。

唐朝未期,管姓人居住在芒筒坝,人丁逐渐兴旺起来,姓事活动,越来越多,于是姓中族绅聚众商议,决定建一座管氏宗祠,因是全姓大事,千秋伟业,务必选吉日择良地,要请一个有名的地理先生来择址定向。当时,杨救贫住在兴国的三僚(原属于都管辖),做风水地理很有名气,管姓人决定请他到芒筒坝选址建祠堂,杨救贫到了以后,对该地进行了勘察,觉得只有河边(现祠堂所在地)是块佳地,对祠堂做什么方位,什么时候动工等有关事项交待后离开了,并表示动工之日,一定早来。

到了动工吉日,杨救贫早早来到工地,见管姓头人还没来,只有忙着做工的人,他顺势拉来一张板凳面朝梅江坐下,一边观察对岸山峦、梅江水的走势,一边调整所坐板凳的位置方向,直到认为心满意足后,才静下心来休息。等了好一会儿,也不见头人来,工地上的人忙着整地干活也没人理睬他,见没人理自己,就和来的时候一样悄悄地走了。管姓头人在家等杨救贫,快到吉时了,还没见人,到工地一问, 众人都异口同声的说, 没有看到,其中一个人补充说:“只看见一个手拿竹杖,脚穿草鞋,身着长衫的老人,这里走走,那里看看,看了很久,坐了会儿,就走了”。头人才知道杨救贫早来过工地了,就急忙派人分头去追,追上后,向杨救贫赔礼,并请他回芒筒坝来,杨救贫心平气和的对管氏族人说:“走到这里我就不回去了,我已经给祠堂定好了向,刚才我坐的那张板凳的位置就是立大门的地方,坐的朝向就是大门的朝向,你们按照板凳的位向落基就可以了”。于是,管姓人按照板凳的方向将祠堂建起来了。


后来,杨救贫路过盲筒坝,去看管氏祠堂,发现坐山向与他定的方位有偏差,但祠堂已建好,而且方位有利管姓人丁兴旺,也没有多说,只是感到很内疚,很不安。再后来因祠堂位于梅江河边,屡遭水患,又因土木结构,曾先后冲倒过几次,修复过几次,最后一次冲毁仅存基址。到康熙年间,管姓族绅仲清因杨救贫送梦要他牵头将祠堂重修,大家议后,决定在原址按原方位建祠,因水患之故,为防大水冲废,就用石料修建管氏宗祠,自康熙丙戌始,戊子年全面竣工,这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管氏祠堂。

管氏人为了纪念杨救贫,在祠堂内设其神位。现在祠堂中厅墙上还可看到这样一首诗,曰:“板凳定向显灵通,人丁兴旺在族中,管氏宗祠今犹在,芒筒坝人称杨公”。该宗祠不仅规模之大,设计之巧,装饰之美,最特别是在祠内建祠,而且是另设别姓人的神位,享受族人的祭拜,是极为少见的。

管氏宗祠简介; 管氏宗祠临近梅江,宗祠座东北朝西南, 砖木结构, 硬山顶, 风火墙, 三进二天井面阔15.2, 进深40.9, 11, 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。祠前筑有围墙,祠堂大门前蹲着一对硃砂岩雕刻的赤石狮,刻工精细,线条流畅,神形兼备,栩栩如生,因此祠前院子又称“狮子院”。

祠堂门面为三间四柱三檐牌坊式门楼,门额上嵌阴刻“管氏宗祠” 石匾,门罩上雕刻八仙和各种花卉图案。大门边有一对抱鼓石,从大门走进祠内,一进门便是舞台,舞台前面有个天井,天井两边各有一座供观众看戏的走马楼。中进的大厅,左设“藏经所”,右设“试卜轩”,都为办学而设,在中门的门楣上,悬挂着一块“继述堂”的大匾。后进是祖宗堂,神龛上摆放管氏历代祖先的神牌。祖宗堂前面还有两个小祠,左廊厅为“尚羲祠”为纪念杨救贫而设,现祠内安放着杨救贫雕像,立神位供奉杨救贫。右廊厅为“崇功祠”为修祠有功的仲清所设。